银元辨认的 11 种方法,远离作假“重灾区” 昆明收购银元
更新时间: 2023-01-02
近年来银圆收藏不断升温,其主要原因是银圆的历史价值、文物价值、艺术价值、材质价值被人们普遍接受。
因利益驱动,银圆作伪一直是古玩做假的“重灾区”。作伪技术不断改进,仿制花样不断翻新,上当受骗者屡见不鲜。现将总结的辨认银圆的十一个方法予以介绍。
一、银质辨伪
辨别银圆的真假,首先从辨识银质的真假说起。真银光泽柔和,润白色。银的成色越高其泽度越白,真银圆清洗后雪白照人。银圆硬度低,两块银圆相叠摩擦,有油润 感,听不到金属磕碰声音(外国银币或凸凹不平的银币除外)。假银圆或钢铁做胚、或铜铅做胚、或铝锡做胚,或金属粉末水泥合成做胚,其色度偏暗,无光泽。假 银圆用火烧后便“丑态”百出,有断裂的、变形的、散化的,真银圆火烧不变形、不变音,清洗后雪白有亮光。假银圆清洗后泛黄、泛青、泛黑或泛灰。辨别银质是 收藏银圆的前提。
银色不正火气重,包浆浮浅不自然,边齿风格也不对,整体假,没有收藏价值!
二、听音辨伪
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对卡银圆中心,或用中指托住银圆 中部,用另一枚银圆撞击,声音清韵柔和的是真银圆。声音尖高的是钢铁做胚**,声音嘶哑的是铜锡合金做胚**,声音沉闷的是“银包铜夹馅”**,无声的是 金属粉末水泥合成胚**。过去传统的鉴定银圆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掐住银圆中心,用力猛吹,能听到轻微韵音的是真银圆,无韵音的是假银圆。这种方法 一是要听力好,二是切忌手指与银圆接触面过大,三是要猛吹快听。听音辨伪是识别银圆的基础。
银色不正,包浆灰暗浮浅不自然,边齿风格也不对,是一枚新仿品!
三、包浆辨伪
传世银圆表面有一层氧化银,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。包浆主要有浅黑色、浅灰色、浅橙色和粟壳色。用鞋油擦涂和蜡火烧烤出来的包浆呈重黑色,一眼便识。辨认包浆是识别银圆的有效方法。
银色不正,包浆灰暗浮浅不自然,边齿生硬风格也不典型,看假
四、锈色辨伪
银圆停止流通后,存放不当会生锈。传 世银圆锈层很薄,呈墨绿色。出土银圆一般锈层较厚,局部锈层凸起。两枚银圆锈在一起,磕开后,表面有分布不匀的白色亮点,迎光而视闪闪发光,俗称“泛 银”,泛银现象是无法作伪的。陪葬出土银圆多数泛酱红色,局部有绿色锈斑。水坑银圆通体泛绿锈。真银圆的锈色是历史的烙印,很难去掉,用碱水沸煮而不退。 假银圆人工做作的锈呈淡绿色,用指甲就能刮掉,用针扎在上面可直立不倒,用碱水沸煮半小时便锈色全无。假银圆的锈用鼻子闻有腥味,用舌头舔有酸味。锈色辨 伪是识别银圆的关键。
从图片看,此枚大头银色泛青,包浆不老,无自然流通痕迹,边齿过于规矩。假!为现代**品!值得注意!
五、擦痕辨伪
银圆在流通过程中,因摩擦、磕碰所致,留下了岁月的痕 迹,这些痕迹用放大镜观察,或轻或重、或长或短,布满全身,凸出部位磨损较重,凹低部位磨损较轻。假银圆的擦痕多用砂纸打磨,极不自然。凡是磨损有悖常 理,痕迹分布不自然,一般多数为假银圆。晚清及民国时期的钱庄或银号有在银圆上打戳记的习惯,凡是有戳记的银圆很少见到赝品。
包浆轻浮,冲压力不足导致内齿模糊不清。鉴定结果:仿品。